Jackie Bing Jackie Bing

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同时对来自约60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10%至50%不等的额外关税。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

该行政命令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本关税,于2025年4月5日生效。此外,被认为是贸易行为"最严重违规者"的60个国家的商品将面临更高的关税,范围从10%到50%不等,这项内容于2025年4月9日生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额外新增34%的关税,叠加2025年就芬太尼问题增加的20%关税,即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在原有关税基础上再征收54%的关税。越南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通常被用作中国商品的转运点,也将面临46%和49%的显著关税增长。

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现有的就芬太尼/移民问题的关税行政命令仍然有效,且不受此新的命令影响。这意味着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商品将继续享受0%的关税,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将面临25%的关税,而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能源和钾肥将面临10%的关税。如果现有的就芬太尼/移民问题的关税行政命令终止,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将继续获得优惠待遇,而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将受到12%的互惠关税。

这一全面的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制造商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那些直接向美国出口或通过东南亚间接出口的企业。增加的关税将提高商品成本,可能使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此外,美国政府对东南亚转运做法的关注可能扰乱供应链,并增加依赖这些路线的制造商的合规风险。经济学家警告,这些措施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潜在的经济放缓,但对出口商而言,直接影响将是成本增加和市场准入减少。

鉴于关税大幅增加,面向美国出口的中国制造商应考虑以下行动:

  • 优化供应链: 评估将制造业务迁至受关税影响较小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或墨西哥)的可行性。根据当前政策,这些地区提供低关税或免关税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 保税仓库:利用美国的保税仓库,延迟缴纳关税,直到商品售出。

  • 调整定价策略:将关税成本分摊到产品定价中,同时保持竞争力;通过限时折扣或捆绑销售,减轻关税对价格的影响。

  • 申请关税豁免: 如果产品符合特定条件(如医疗用品),可申请关税豁免或降低税率

  • 补贴申请:申请出口补贴或税收优惠,减轻关税负担

  • 市场多元化: 通过扩大向贸易条件更有利的其他地区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聘请法律顾问: 咨询贸易和海关专家,确保符合美国法规,并探索减轻关税影响的策略。

  • 政策咨询:了解中美贸易政策,寻求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支持。

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对出口至美国的中国制造商构成重大挑战。企业应迅速评估其风险敞口,并考虑做出战略调整以减轻这些关税的影响。如需进一步协助或量身定制的建议,请直接联系我们。

Read More
Jackie Bing Jackie Bing

美国关于取消对中国最低限额豁免的行政命令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2日发布行政命令,明确从2025年5月2日起执行取消对中国及中国香港的最低限额豁免。白宫计划将进行为期 90 天的审查,评估该命令的影响,并探讨将限制措施扩大至澳门。

根据最低限额豁免,美国允许每人每天价值800美元或以下的货物免税进入美国。取消对中国及中国香港的最低限额豁免将放慢运输时间并提高运输成本,因为目前用于最低限额商品的Entry Type 86程序将消失,迫使进口商改为采用正式或非正式的入境方法。

美国的最低限额规则比大多数其它国家的类似进口货物关税豁免门槛更为宽松,一直是低成本进口的生命线。取消最低限额豁免制度,对价值2,500美元以下的货物影响最大,这类货物此后只能适用非正式入境,而高于该价值的则需正式入境(Entry Type 1)。对于依赖最低限额豁免的公司来说,取消最低限额豁免意味着他们可能必须转向适用非正式入境规则(很可能是Entry Type 11)。与简化的最低限额程序不同,Entry Type 11要求通过自动商业环境(ACE)系统提交CBP表格7501。这一表格需要详细数据:进口商详情、装运物流、每件物品的10位协调关税时间表(HTS)代码,以及基于交易价格加上额外费用(如包装成本或特许权使用费)的估值。预估关税必须在货物放行后10天内支付——这与许多企业所享受的免税便利相去甚远。

总之,取消最低限额豁免制度这一转变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并不简单。完成表格7501增加了行政负担,这对习惯于最低限额捷径的企业来说非常陌生。确定正确的HTS代码也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如果代码错误,可能会触发适用关税错误和/或海关延误。

Read More
Jackie Bing Jackie Bing

2025年美国贸易政策议程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3月3日发布了《2025年贸易政策议程》,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略定下了基调。这份议程延续了特朗普一贯的贸易保护主义思路,将贸易政策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旨在扭转美国的财政赤字、重振制造业,并推动经济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方向转型。核心理念是“美国优先”,而其中对中国贸易关系的审视尤为引人注目。

这份议程特别提到了两项针对中国的重点工作。首先,美国将重新审视中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这份协议曾是两国贸易争端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如今,USTR希望评估中国是否真正兑现了承诺,或者是否存在需要纠正的违规行为。其次,议程明确表示,USTR将对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相关的立法提案进行评估,并提出可能的调整建议。最近,两党共同推出的《恢复贸易公平法案》于2025年1月23日被重新提出,该提议显示出两党对撤销中国PNTR地位的强烈意愿。虽然USTR的角色仅限于向国会提供建议,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国会手中,但考虑到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推动力以及今年生效的累积20%对华加增关税,分析认为撤销PNTR的可能性不容忽视。然而,这一决定并非没有阻力,因为潜在的经济后果可能让决策者有所顾虑。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PNTR这一基石之上。2000年,根据《美中关系法案》,美国授予中国PNTR地位,并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正式生效。这一地位取代了之前每年一续的最惠国(MFN)待遇,为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确定PNTR地位后,中国得以享受美国关税表第1栏的低税率,平均约为3.5%,远低于非PNTR国家面临的第2栏税率——后者源自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法案》,税率可高达35%甚至100%。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服装和机械等商品,与日本或欧盟的商品享有同等待遇,而不像白俄罗斯、古巴、朝鲜和俄罗斯那样面临高关税壁垒。PNTR还消除了《1974年贸易法》下对贸易与移民政策挂钩的年度审查,让美国企业更有信心在中国建立供应链。

PNTR的意义不仅在于低关税。它为美国提供了通过WTO争端机制应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渠道,同时促使中国承诺开放市场——例如在2005年前将关税从17%降至9.8%,并放宽对美国电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的限制,尽管执行力度不一。对美国而言,PNTR并未要求其进一步开放市场,而是巩固了已有的贸易条件。然而,这一稳定框架并非一成不变。特朗普在2018-2019年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7.5%-25%的301条款关税,2025年又新增20%全面关税,使实际税率显著上升。例如,原本3%的基础税率可能变为13%甚至35%。

如果PNTR真的被撤销,后果将十分显著。中国商品将面临第2栏的高关税,这对制造业出口——如iPhone零部件——将是沉重打击。尽管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资源出口为主,在失去PNTR时影响有限,但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更高的商品价格,企业如苹果的供应链信心可能动摇。而美国也可能因报复性措施陷入更广泛的贸易战。长远看,这或许会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总的来说,2025年贸易政策议程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的强硬姿态。USTR可能在4月1日前提出撤销PNTR的建议,但最终结果取决于国会的抉择。对于企业而言,现在是时候密切关注立法动态,评估潜在风险,并为可能的贸易环境变化做好准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