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贸易政策议程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3月3日发布了《2025年贸易政策议程》,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略定下了基调。这份议程延续了特朗普一贯的贸易保护主义思路,将贸易政策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旨在扭转美国的财政赤字、重振制造业,并推动经济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方向转型。核心理念是“美国优先”,而其中对中国贸易关系的审视尤为引人注目。
这份议程特别提到了两项针对中国的重点工作。首先,美国将重新审视中国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这份协议曾是两国贸易争端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如今,USTR希望评估中国是否真正兑现了承诺,或者是否存在需要纠正的违规行为。其次,议程明确表示,USTR将对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相关的立法提案进行评估,并提出可能的调整建议。最近,两党共同推出的《恢复贸易公平法案》于2025年1月23日被重新提出,该提议显示出两党对撤销中国PNTR地位的强烈意愿。虽然USTR的角色仅限于向国会提供建议,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国会手中,但考虑到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推动力以及今年生效的累积20%对华加增关税,分析认为撤销PNTR的可能性不容忽视。然而,这一决定并非没有阻力,因为潜在的经济后果可能让决策者有所顾虑。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PNTR这一基石之上。2000年,根据《美中关系法案》,美国授予中国PNTR地位,并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正式生效。这一地位取代了之前每年一续的最惠国(MFN)待遇,为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确定PNTR地位后,中国得以享受美国关税表第1栏的低税率,平均约为3.5%,远低于非PNTR国家面临的第2栏税率——后者源自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法案》,税率可高达35%甚至100%。这意味着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服装和机械等商品,与日本或欧盟的商品享有同等待遇,而不像白俄罗斯、古巴、朝鲜和俄罗斯那样面临高关税壁垒。PNTR还消除了《1974年贸易法》下对贸易与移民政策挂钩的年度审查,让美国企业更有信心在中国建立供应链。
PNTR的意义不仅在于低关税。它为美国提供了通过WTO争端机制应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渠道,同时促使中国承诺开放市场——例如在2005年前将关税从17%降至9.8%,并放宽对美国电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的限制,尽管执行力度不一。对美国而言,PNTR并未要求其进一步开放市场,而是巩固了已有的贸易条件。然而,这一稳定框架并非一成不变。特朗普在2018-2019年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7.5%-25%的301条款关税,2025年又新增20%全面关税,使实际税率显著上升。例如,原本3%的基础税率可能变为13%甚至35%。
如果PNTR真的被撤销,后果将十分显著。中国商品将面临第2栏的高关税,这对制造业出口——如iPhone零部件——将是沉重打击。尽管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资源出口为主,在失去PNTR时影响有限,但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更高的商品价格,企业如苹果的供应链信心可能动摇。而美国也可能因报复性措施陷入更广泛的贸易战。长远看,这或许会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总的来说,2025年贸易政策议程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的强硬姿态。USTR可能在4月1日前提出撤销PNTR的建议,但最终结果取决于国会的抉择。对于企业而言,现在是时候密切关注立法动态,评估潜在风险,并为可能的贸易环境变化做好准备。